(中央社記者廖禹揚首爾28日專電)「『有真與有真』其實是為了我的女兒寫出的作品」,韓國作家李琴䬁在2004年出版的這部作品,近20年來撫慰無數曾遭遇兒童性侵害的受害者與親屬,也包括她自己。
「2004年第一次出版這本小說時,我沒有講出這段過往,只說是從這類社會新聞中得到的靈感」,李琴䬁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,在2020年出版修訂版時,她猶豫了很久、最後在女兒鼓勵下決定說出這段經歷,「我女兒說,即使遭遇過那種事,她現在仍光明磊落地活著、擁有可以克服這種經歷的力量」,「媽媽做為青少年小說作家,應該把這件事告訴大家」。
李琴䬁的女兒8歲時在放學回家途中,遇到一名說可以騎摩托車載她回家的叔叔,不疑有他的上了車後遭遇猥褻。
「我女兒來問我,為什麼叔叔要對她做那種事」,李琴䬁當下相當震驚,但下意識覺得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,「當時我請女兒先去找哥哥玩,自己去找專家諮商詢問,果然專家也說,最好像平常一般對待孩子,讓她自然地遺忘,如果家長反應激烈,反而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,可能留下創傷」。
李琴䬁與丈夫之後私下想辦法抓到了犯人,等女兒更大了才告訴她當年的真相,「我也很擔心是不是不該告訴她,明明她都忘記了,會不會因此有了陰影」,但女兒不但表示「這件事就像小時候跌倒一樣,不講根本不會想起來」,還反過來安慰她說「我覺得爸媽對我的愛沒有任何改變,還抓到犯人、嚴懲了他,我完全沒有留下委屈或傷痛」。
●不是你的錯
「雖然我一直跟女兒說『不是你的錯』,但其實心裡不停地在想『是不是我的錯』,是我沒照顧好女兒」,李琴䬁直到動筆寫這部小說後,才慢慢放下對自己的自責,「我已經做到我能做的所有事,那時候的社會對兒童性暴力事件並沒有那麼關注,我們受到的教育也是『要聽大人的話』」。
就像李琴䬁一樣,孩子第一次遭遇這類事件時,對家長而言也可能是第一次,同樣可能不知所措、甚至受到傷害,也會有不同的應對態度與方式。「有真與有真」透過兩名遭遇相同事件的同名女孩,寫出了不同的受害者與受害者家庭的樣貌。
「我想讓大家看到,即使經歷過相同事件,養育者、家人、周邊成年人的態度,可能對孩子造成什麼樣不同的影響」,李琴䬁透過第一人稱視角,細膩描寫大有真、小有真與家人相處的心境、以及對彼此看法的變化。
在父母支持下成長的大有真,即使記得當年的「那件事」,展現的樣貌卻與一般青少年無異,煩惱的不外乎是媽媽的嘮叨、外貌、異性關係,在交男友後意外因過往經歷遭受偏見而受傷時,很快在母親的支持下克服,「擁有可以自己戰勝社會偏見的力量,我認為是最重要的」,李琴䬁說,為了讓孩子能擁有這樣的力量,「絕對需要大人的保護與支持」。
●各種母親、各種愛的方式
「在書中可以看到,小有真的媽媽內心是比較脆弱的,加上經濟上的差距,讓她在面對公婆時更加畏縮」,李琴䬁說明,這導致小有真媽媽在對待女兒遭遇的事時反應更激烈,企圖用粉飾太平的方式當作一切都沒發生,但小有真雖下意識遺忘這起事件,家庭關係卻也因此惡化,最後導致小有真透過逃學等脫序行為反抗。
「我認為小有真的媽媽還是很愛她,只是愛的方式不一樣」,李琴䬁說,許多人對小有真媽媽最後還是沒有明確改變態度、或是跟小有真道歉感到不滿,「但我覺得現實世界是不可能像奇蹟發生一樣,在一瞬間改變的」。
「對小有真而言,她跟父母、祖父母之間都有一道牆,但她的媽媽已經開始不再對她強撐著表面上的平靜,而是讓她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」,李琴䬁以此暗示變化的開始,「小有真也找到了自己的興趣、有了新的朋友」。
●過了20年仍驚人地相似
書中的小有真愛上舞蹈後經常伴著韓國歌手寶兒(BoA)的著名歌曲「亞特蘭提斯少女」跳舞,這其實是在2020年出版修訂版時才加入的。
影片來源:SMTOW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