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宏文專欄】眾人皆跌我獨漲 景氣下行 英特爾、高通、博通為何敢漲價?

半導體產業進入修正周期,大部分企業IC庫存過高,需要時間消化,但近來卻傳出多家國際級IC大廠,從英特爾、高通、博通、德儀到Marvell等,仍舊準備要從八月起漲價。半導體產業到底發生什麼事,很值得進一步分析。

先整理一下近期大廠漲價的消息。英特爾已告知客戶八月將漲價,包含電腦及伺服器CPU(中央處理器)、Wi-Fi晶片和其他通訊設備晶片,漲價區間依不同產品將在個位數到10%,少部分最高漲幅是20%。

另外,手機晶片龍頭高通也通知客戶,最新下單的晶片調漲4%,至於明年1月交貨訂單最高要漲10%。類比IC龍頭德儀預估第三季上漲10%、網通晶片廠Marvell也預計從八月一日起上漲7至8%,至於網通龍頭博通也在明年一月起上涨6%至8%。

整理這些廠商的漲價原因,大部分都是因為通膨問題嚴重,漲價是為了反映供應鏈的價格飛漲,其中包括不斷上升的材料、設備及晶圓製造成本等因素。

以大部分供應商預告的漲價幅度,多在個位數或10%左右,因此合理推估,確實有可能是在反應通膨因素。

不過,若再仔細分析原因,還有兩個重要角度可以做判斷。一個是產業的競爭現況,尤其是有沒有形成寡佔局面,另一個則是市場需求,特別是商用與消費市場目前有明顯差異。

第一個角度是從供需情況來看。當市場供應商很少,並形成寡佔局面時,廠商要漲價一定相對容易很多。目前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,最好的例子就是台積電。

最近,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價格已多次傳出有鬆動現象,包括聯電、力積電或中芯都開始面臨價格下滑的挑戰,但在高階製程處於獨家供應狀態的台積電,仍計畫在明年初漲價,形成明顯的對比。

用相同的道理來看,前述有意漲價的公司如英特爾、高通、博通、德儀到Marvell,幾乎都具產業龍頭地位,而且都處於寡佔或獨佔局面。對比近來處於跌價狀態的面板驅動IC、PC及電源等IC等,則大多屬於供應商眾多的充分競爭狀態,兩者當然很難放在同一個天平上比較。

(取自intel 臉書粉專)